中国使用币安违法吗?
维度 | 大陆地区现状 | 政策依据 | 风险提示 |
---|---|---|---|
法律定性 | 2021 年 9 月央行等十部门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:境外交易所向境内居民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,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币安主体虽注册在境外,只要向中国 IP 提供撮合、行情、支付通道,即被认定为违法经营。 | 银发〔2021〕237 号文件第 1 条、第 3 条 | 个人访问官网、下载 App、充值、交易、提币,均可能被认定为参与非法金融活动。 |
网络访问 | 币安主域名 binance.com 及多个备用域名自 2021 年起被 GFW 持续屏蔽,主流应用商店无法搜索到官方 App,用户需通过第三方加速工具或镜像站点才能打开,而提供“翻墙”服务本身亦违反《国际联网管理规定》。 | 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》第 6 条、第 14 条 | 使用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的 VPN 访问,面临警告、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 |
支付结算 | 境内银行卡、支付宝、微信自 2021 年起全面切断虚拟货币交易链路,OTC 商家若收付款备注“USDT”“币安”等关键词,极易触发风控,导致账户冻结。 | 《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》第 19 条、第 34 条 | 场外群、电报群交易对手跑路或收到黑钱,个人银行账户可能被司法冻结 6 个月以上。 |
税务与外汇 | 虚拟货币卖出所得若汇入境内账户,需按“财产转让所得”补缴 20% 个人所得税;如以外币形式汇入,还需遵守外汇限额(每人每年 5 万美元等值)。 | 《个人所得税法》第 2 条、《外汇管理条例》第 40 条 | 被认定为私自买卖外汇的,可处违法金额 30% 以下罚款;构成犯罪的,按非法经营罪追责。 |
刑事处罚 | 2022 年以来,多地法院对“明知故犯”的币安 OTC 商家以非法经营罪判刑,刑期 3–7 年不等;对数额巨大或团伙作案的,量刑可达 10 年以上。 | 《刑法》第 225 条第(三)项、最高人民法院第 23 号指导性案例 | 司法机关重点打击资金池大、固定价差、长期撮合的“地下钱庄”模式。 |
行政责任 | 2023 年 3 月《电信网络诈骗行政处罚裁量基准》将“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结算”列为帮助违法行为,个人最高可罚 10 万元,单位最高 100 万元。 | 公通字〔2023〕7 号 | 行政处罚记录同步纳入人民银行“征信系统”,影响贷款、信用卡、公务员录用。 |
资产安全 | 币安用户协议中“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”条款约定:若用户所在国家/地区法律禁止,平台有权直接冻结或关闭账户,2021 年后已有多起大陆用户资产被冻结案例,客服要求提供境外居住证明才能解封。 | binance.com/en/terms | 资产被冻结后,境内法院通常以“非法债务不受保护”为由驳回起诉,维权无门。 |
替代路径 | 境内唯一合规渠道为“数字人民币”试点,由央行统一清算,不存在炒作空间;境外持牌平台(如 Coinbase、Kraken)同样拒绝大陆 IP 注册。 | 《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指导意见》 | 任何声称“人民币出入金、合规托管”的国内公司,均属虚假宣传。 |
在中国大陆,无论是访问、注册、充值、交易还是推广币安,均已触碰监管红线,属于违法,个人用户面临账户冻结、罚款、征信污点乃至刑事风险;机构或团队化运营更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,若持有虚拟货币,应停止新增交易,尽快提现至自托管钱包,并确保不再使用境内支付通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