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网络上线,最初没有交易所,也没有市场报价,获取方式只有两种:自己用电脑挖,或者找早期技术爱好者私下交换,下面把“最早期的购买路径”按时间顺序拆开,用表格呈现,方便一眼看清每一步该做什么、去哪里做、风险在哪。
时间段 | 获取方式 | 具体操作 | 当时主流场所/工具 | 支付手段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01-2010.02 | solo 挖矿 | 下载 Bitcoin v0.1 客户端,打开钱包,点击“Start mining”即可用 CPU 算力竞争出块 | 官网 bitcoin.org 的 Windows 安装包 | 电费 | 全网算力极低,普通笔记本一天能挖几十到几百枚;没有行情,币只能发给朋友做测试 |
02-2010.07 | 技术论坛换币 | 在 Bitcointalk 发帖求币,用 PayPal、银行转账或亚马逊礼品卡与早期矿工 1:1 兑换 | Bitcointalk.org 的 “Currency exchange” 子版块 | 美元、欧元、礼品卡 | 无托管、无仲裁,先打款后放币,骗子极多;汇率由双方私聊决定,0.3-0.5 美元/枚 |
07.18 起 | 第一家交易所 | 注册账号,邮箱验证后挂单买卖 | mtgox.com(Magic: The Gathering Online eXchange 前身) | PayPal、银行电汇、Liberty Reserve | 2010 年 7 月 18 日出现公开盘口,最高 0.08 美元/枚;PayPal 可秒到,但 6 个月后大量退单,平台一度关停充值 |
10-2011.06 | 多交易所竞争 | 同时对比 MtGox、BitcoinMarket、TradeHill 三家深度,选价高者卖出、价低者买入 | mtgox.com、bitcoinmarket.com、tradehill.com | 国际电汇、Dwolla、Liberty Reserve | 价差可达 30%,需跨国汇款,到账 2-5 天;平台跑路风险开始显现,务必及时提币到自托管钱包 |
06 以后 | 交易所生态成型 | 完成 KYC(护照+地址证明),用 SEPA 或 SWIFT 入金,挂单成交后把币提到 Bitcoin-Qt 或 Multibit 本地钱包 | 新增:bitstamp.net、kraken.com(2013 上线) | 欧元、美元、日元 | 监管逐渐收紧,出现“充值—交易—提币”标准流程;历史证明,长期囤币必须自管私钥,不要把交易所当银行 |
补充说明
- 2009-2010 年没有“法币入口”,想拿人民币买几乎做不到,只能先换美元再跑上述流程。
- 私钥备份:2011 年以前只有 Bitcoin-Qt,wallet.dat 文件一旦丢失或硬盘损坏,币就永久消失;务必多拷几份到离线 U 盘。
- 考古价值:第一笔有记录的“商品交易”是 2010 年 5 月 22 日 1 万 BTC 换两块披萨,当时汇率约 0.004 美元/枚,可视为最早的“价格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