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!今天必须跟你们唠唠咱们中国那些超有排面的“钱”!从古至今,每一枚货币都藏着超多故事,颜值和内涵双双在线,看完你绝对会为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疯狂打call!话不多说,快搬好小板凳,一起开启这场“中国货币排位赛”吧~
TOP 5 五铢钱:奠定华夏货币体系的“顶流担当”
说到中国货币界的“老前辈”,五铢钱必须拥有姓名!这枚从汉武帝时期火到隋朝的货币,可是用了整整700多年,堪称“货币界的常青树”,你敢信?最早在汉武帝元狩五年(公元前118年),为了解决之前货币混乱的问题(比如四铢钱太轻、榆荚钱太薄),朝廷直接推出“五铢钱”——“铢”是古代重量单位,一枚五铢钱重5铢,大概相当于现在的3-4克,大小跟一元硬币差不多。
最绝的是它的设计!外圆内方,中间那个方孔可不是随便开的,古人觉得“天圆地方”,方孔代表大地,圆孔象征苍穹,寓意“天人合一”,而且边缘还带有一圈凸起的轮廓,摸上去特别有质感,防伪能力直接拉满!那时候没有造币机,全靠手工铸造,所以每一枚五铢钱的纹路都不一样,自带“限量版”属性。
到了唐朝,虽然改用“开元通宝”,但五铢钱的影响力还在,你想啊,700多年里,从长安到洛阳,从中原到西域,处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,现在去博物馆,还能看到锈迹斑斑的五铢钱,摸上去就像穿越回了汉朝,瞬间感觉自己就是富甲一方的商人~
TOP 4 开元通宝:唐代“硬通货”,颜值与实力并存
如果说五铢钱是“货币界的元老”,那开元通宝就是“盛唐时期的顶流”!唐高祖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发行的它,可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大“革命”——第一次用“通宝”作为货币名称,后来的“元宝”“重宝”都是跟它学的。
名字听着霸气,设计更是绝绝子!正面是“开元通宝”四个字,是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写的,笔力遒劲,特别有“大唐气象”,背面要么光溜溜的,要么带星月纹、年号纹,有的甚至还有铸造地名,益”“洛”之类的,相当于现在的“限量城市纪念版”。
最牛的是它的购买力!在唐朝,一枚开元通宝能买一斗米(大概6公斤),够普通人吃好几天了,而且因为成色稳定、重量统一,不仅是国内流通的“硬通货”,还被日本、朝鲜、越南这些邻国当成“国际货币”,妥妥的“唐代人民币”啊!现在网上还能淘到开元通宝,有的品相好的能卖几千块,但要是遇到唐玄宗时期铸造的“得壹元宝”(后来改叫“顺天元宝”),那可就是“古币界的顶奢”了,价值几十万都不奇怪~
TOP 3 大观通宝:宋徽宗“瘦金体”的“艺术天花板”
说到货币界的“颜值天花板”,必须提名宋徽宗时期的大观通宝!这位皇帝不爱江山爱书画,一手“瘦金体”堪称一绝,连钱币上的字都是他亲笔写的,简直是把货币玩成了艺术品。
大观通宝是北宋末年(公元1107年)发行的,正面是“大观通宝”四个大字,瘦金体的特点太明显了:笔画细长,顿挫分明,像一把出鞘的剑,又像临风的美人,特别有张力,背面要么光溜溜,带星月纹,有的甚至有“十”“卅”这样的记值文字,代表当十钱、当三十钱。
最让人上头的是它的材质!有铜质的、铁质的,还有银质的,银质大观通宝那可是“贵族专属”,一般人是见不到的,现在一枚普通的铜质大观通宝,品相好的能卖几百块,但要是遇到宋徽宗早期铸造的“崇宁通宝”(也是瘦金体),尤其是“折十大钱”(当十钱),那价格直接飙到几万块,堪称“古币界的爱马仕”~
不过话说回来,宋徽宗虽然艺术天赋拉满,但治国能力一言难尽,大观通宝发行没几年,北宋就亡了,所以流传下来的数量不算太多,这也让它成了藏家们争相追逐的“香饽饽”~
TOP 2 袁大头:民国时期的“国民货币”,谁家里没几枚?
前面说了古代的“顶流”,现在来聊聊近代的“硬通货”——袁大头!这枚银币可是民国时期的“国民货币”,从1914年发行到1949年,用了整整35年,堪称“民国货币界的扛把子”。
“袁大头”的名字听着接地气,其实是因为正面印着袁世凯的头像,所以老百姓都这么叫,它有四种面值:壹圆、中圆(五角)、贰角、壹角,其中最常见的是壹圆版的,重量大概26.7克,含银量90%左右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特别有分量。
最厉害的是它的流通范围!从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,从城市到乡村,袁大头几乎是“无人不晓,无人不用”,那时候老百姓的压箱底钱,要么是银元,要么是铜板,而袁大头就是银元里的“大哥大”,现在去农村赶集,偶尔还能听到老人家说“这东西能换几个袁大头”,足见它的深入人心。
而且袁大头的版本超多!三年版”(最常见)、“八年版”(比较稀有)、“十年版”(数量适中),还有“甘肃版”“新疆版”等地方版,每个版本的价格都不一样,要是遇到“签字版”(比如袁世凯头像右侧有意大利雕刻师L.GIORGI的签名),那可就是“袁大头里的天花板”,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!不过现在市面上的“袁大头”假货也不少,姐妹们要是想收藏,一定要找靠谱的渠道哦~
TOP 1 人民币:新时代的“国家名片”,从“第一套”到“第五套”
压轴的当然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人民币!作为“国家名片”,人民币不仅承载着经济功能,更藏着咱们国家的发展故事和科技实力,从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到现在,已经走过了75年,经历了五套更迭,每一套都有它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第一套人民币(1948-1953):这可是“人民币界的祖宗”!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,为了统一各解放区的货币,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后,发行了这套人民币,面额从1元到5万元,足足有62种,而且因为当时印刷条件有限,纸张、油墨都很一般,很多票券连水印都没有,现在留存下来的几乎都是“宝贝”,一张“壹万圆牧马图”能卖到上百万!
第二套人民币(1955-1964):这可是人民币界的“颜值巅峰”!首次采用了“3元”“5元”“10元”三种大面额,还第一次出现了“中国人民银行”的行名和汉、蒙、维、藏四种文字,最绝的是10元“大黑拾”,正面是工农像,背面是国徽和国旗,颜色深邃,图案精美,被藏家称为“货币女王”,现在一张品相好的能卖几十万。
第三套人民币(1962-2000):这可是咱们“小时候的记忆”!从“枣红一角”“背绿一角”到“车工两元”“炼钢五元”,每一张都满满回忆杀,枣红一角”因为颜色太鲜艳,容易和“车工两元”混淆,发行没多久就回收了,现在成了“第三套人民币里的币王”,一张能卖好几万。
第四套人民币(1987-2018):这可是“民族大团结的象征”!首次出现了50元、100元大面额,正面是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刘少奇、朱德四位领袖的侧面头像,背面是长城、井冈山、黄河壶口瀑布等名景,最特别的是“80版50元”和“90版50元”,因为印刷年份不同,价格差了好几倍,现在一套“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”能卖几千块。
第五套人民币(1999至今):这可是“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”!从1999年版到2020年版,每一版都在升级,比如增加了全息开窗安全线、光彩光变面额数字、凹凸印刷防伪技术,甚至连“中国人民银行”的字样都用上了雕刻凹印,摸上去凹凸不平,假货根本仿不出来!现在咱们手里的100元、50元、20元,每一张都是“国家实力的体现”,拿在手里